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

红侠 公司经营 537 0

红侠律师团队分享: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以及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的普法知识!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可能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非法经营罪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本文将对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进行详细阐述。

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

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违反了国家规定,这里的“国家规定”不仅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等规范性文件。

2、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这里的“专营、专卖物品”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定商品实行特别管理,只有获得国家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才能经营的商品。“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定商品实行限制买卖,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才能经营的商品。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第1张图片-红侠法律网

3、扰乱市场秩序,这里的“扰乱市场秩序”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导致商品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失衡等。

4、情节严重,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

1、国家规定”的理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国家规定”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性文件、行业标准等,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违反国家规定的依据。

2、专营、专卖物品”和“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理解

《解释》明确了“专营、专卖物品”和“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范围,专营、专卖物品主要包括烟草、药品、食盐、石油、天然气等,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主要包括外汇、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产品,以及文物、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特殊商品。

3、扰乱市场秩序”的认定

《解释》规定了扰乱市场秩序的具体情形,包括:(1)影响国家税收的;(2)影响国家金融秩序的;(3)影响国家价格秩序的;(4)影响国家对外贸易秩序的;(5)影响国家资源、环境的;(6)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7)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形。

4、情节严重”的认定

《解释》规定了“情节严重”的具体标准,包括:(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2)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3)非法经营行为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4)非法经营行为涉及多个省份或者地区的;(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经营罪的法律适用

1、非法经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第2张图片-红侠法律网

在司法实践中,非法经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是一个重要问题,非法经营罪与走私罪、逃税罪等犯罪在行为方式、侵犯的法益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需要进行严格区分。

(1)非法经营罪与走私罪的区分

走私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限制进出口的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物品进出国境的行为,非法经营罪与走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和侵犯的法益,走私罪主要侵犯的是国家的税收利益和对外贸易秩序,而非法经营罪主要侵犯的是市场秩序,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侵犯的法益进行区分。

(2)非法经营罪与逃税罪的区分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非法经营罪与逃税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和侵犯的法益,逃税罪主要侵犯的是国家的税收利益,而非法经营罪主要侵犯的是市场秩序,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侵犯的法益进行区分。

2、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在非法经营罪的案件中,往往涉及多个行为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中,需要根据行为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犯罪所得等因素,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等。

(1)主犯的认定

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人,在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中,主犯通常是指策划、组织、指挥犯罪行为的行为人,认定主犯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犯罪所得等因素。

(2)从犯的认定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行为人,在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中,从犯通常是指参与犯罪行为,但地位、作用、犯罪所得相对较小的行为人,认定从犯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犯罪所得等因素。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第3张图片-红侠法律网

(3)胁从犯的认定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在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中,胁从犯通常是指被他人胁迫、诱骗参与犯罪行为的行为人,认定胁从犯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犯罪所得等因素。

3、非法经营罪的量刑问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的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考虑量刑。

(1)犯罪情节的考量

在非法经营罪的量刑中,犯罪情节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犯罪情节包括非法经营的数额、违法所得、犯罪持续时间、犯罪涉及的地域范围等,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综合考虑量刑。

(2)悔罪表现的考量

在非法经营罪的量刑中,悔罪表现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悔罪表现包括行为人是否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退赃等,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行为人的悔罪表现,综合考虑量刑。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及其法律适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严格依法进行定罪量刑,对于非法经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共同犯罪问题等,也需要严格依法进行判断和处理。

标签: 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